2009年4月7日星期二

隨筆

最近看到一套電影,情節一直在我腦際縈繞着,久久不能消除,也使我久久不能釋懷。



那天,房間電腦的熒光幕閃動着兩個人從原來相知相愛、然後產生矛盾、步向分歧,再有瞞騙與怨恨,最後以眼淚告終;客廳傳來的聲音,則是陶喆演唱會的浪漫與激情。



「追求」是人的天性,怎麼人就不會好好想想當下的幸福?好,在想到當下的幸福時,又總會懷疑這幸福究竟是否最好,會否有更好的出現。說到底,人始終是貪心的動物。不滿足與現實皆不容許我們停下來,因為變化,才會讓人覺得有希望。看那漫天雲彩,再看那滔滔江水,它們一直都在,卻一直在變,無論如何,它們都會在我們的身邊,這是不變的事實。可是,它們離去再出現的時候,已不是我們第一眼看到的那個它。無論看見與看不見,我們都會追求,我們都會找尋,因為不滿足,也因為貪心,然後「變」就會出現。我們怕寂寞、怕受傷,不變卻又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,因此,唯有將希望寄託在「變」上。

男的出軌,不是因為跟另一個女的有難以割捨的感情,也不是不可以避免,但事實是,他卻做出一些他自己本人也無法解釋的事。女的不忠也可以避免。她沒有嘗試阻止事情的出現,也沒有考慮到其他應該考慮的原因,只一直在想﹕自己已經離不開,也留不低了。兩人都沒有希望了,對自己,或是對對方。一段關係,怎麼就一定要有欺與瞞的存在?好事多磨,原來是不變的道理,我們要跟時間比賽,也要學習跟它做朋友,否則,最後一定以不愉快、甚至遺憾告終。

這時候我聽到陶喆在唱<天天>,曾經天天,現在就只餘下絕望。我會不停地想,在我離不開,也留不低的時候,我可以怎樣。

《Revolutionary Road》

1 則留言:

  1. 我最近也在想,悲觀就肯定的了,但如何把這件事由悲觀轉化為樂觀?如果有出路,請告訴我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