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

承諾

承諾是一輩子的。若不能貫徹實行,這承諾不如不要開始。這是我的信念,我的堅持。

不可以輕言「好」,也不可以有一些虛無的答案,更不能漫不經心信口開河。一是一,絕不曖昧。要麼就讓人家心想事成;要麼就將人家的希望早日除去,否則越拖得久,受傷害的永遠不只一個人。別說甚麼捨不得,也不要冠冕堂皇說有苦衷,要知道一諾千金,而且已經不是逞強就可以做到的事了。若最後真的事與願違,一輩子都背負着實踐不了承諾的罪名,那隨之而來的罪疚、那完未完的願望帶來的可惜感難以再抹去。

事實是,即使我相信承諾是永恆的,它也有改變的一天。無論是多麼不願意,無論這事實多難讓人接受,環境與時間一定會令承諾變顏色,一定有點甚麼,讓承諾失去它的原貌。這一刻作出的承諾,在這一刻的確是真心的,從沒有想過要欺騙,因為眼前的事實讓人答應得心甘情願。答應的一剎那熱情滿載、義無反顧,而且信誓旦旦,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可能做不到,承諾將直到永遠。或許說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能否做到,因為熱情已經沖淡了一切。所有的事似是光明美好,結果呢?太多好事多磨的事實使承諾不復存在,無影無蹤。否則,怎麼小學時答應與我友誼永固的朋友現在消聲匿跡?怎麼曾答應我不再對我說謊的人仍然謊話連篇?怎麼說會交齊功課的小朋友從未做到?失戀的朋友會說,他說過永遠愛我,怎麼現在又離開了呢?

不可以埋怨,誰說承諾不是真的。那承諾千真萬確,只是它活在過去,並不是現在。要傷心,就為已變了的人、事、物傷心,不要為過去的承諾感到痛楚。

這或許是妥協,妥協就是成長的過程──有時候,人就是這麼無可奈何。

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

2009年6月8日星期一

命中注定

最近在明報周刊讀到一篇文章,完全可以說明命裡有時終須有,也可以解釋甚麼叫命中注定。

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發生了山火,大家都盡力營救,出動直昇機從遠處的大海運來海水,好盡快撲滅山火。經過一番努力,火終被撲滅,救援人員卻在枯樹與木頭灰燼中間發現一具穿着潛水衣、背着整副潛水裝備的屍體。大家都覺得很奇怪,因為他既不是當地居民,又不是救援人員,照道理他應該不會在那山頭出現。讓大家不明所以的是他的衣着──怎麼在山裡穿潛水衣?有一點令大家腦海添上更多問號﹕他是因內傷而死的。

經過調查,那人原來在遠處海域潛水玩樂,然後就飛來橫禍。直昇機不是從海中抽取海水去撲滅山火嗎?對了,你想得沒錯,那人跟海水同時被直昇機抽起,也同時被放下,一起「撲滅」山火。他原開心快活在海水裡欣賞自然的美,卻遇到這些在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。試想想,他一心想着自己在無邊際的海裡暢快潛水,或許潛水後要享受美味豐富的午餐,可突然眼前一黑,被放到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,那一刻他該多麼徬徨無助,多麼害怕!當他還未弄清楚發生甚麼事、還未想到要求援時,他已經被「放下」,永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,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哪兒,永遠不知道發生甚麼事。

同樣在明報,我去年又讀到一則讓人感慨萬千的專欄──是馬家輝寫來悼念亡友的文章。有一個文字工作者,一生愛書,他的工作就是與書為伴,幫忙出版工作。我忘記了事情發生在他家還是他的辦公室,不過應該沒甚麼分別吧。他工作的地方堆滿書,從天花到地上,可以說鋪天蓋地都是書。他的朋友久未見他露面,擔心獨居的他會生甚麼意外,於是心血來潮去探望他。朋友的擔心成為事實﹕他被倒下來的書壓死了,由於無力推開堆在身上的書,也無力求援,因此他死在書堆下。一個一生愛文字的人,最後死在文字裡,這算是好事嗎?

命運就是這樣,想逃避,也逃避不了。固執如我有時也會懷疑,或許身邊的一切就是命中注定的,執着或許沒有結果。的確,會不甘心,會不憤,也會可惜,但人的力量實在有限,放手未嘗不是壞事。

2009年6月7日星期日

市區

考試快到,大伙兒都談論着暑假,夏天又來了。走到街上,常有一股不明來歷的風撲到我的臉上,繼而包圍着我整個人。風帶着人們的汗水味道,還有電器的燒焦味,以及汽車廢氣,久久不會散去。這風不會讓人涼快,更不會讓人輕鬆,只令人想逃出去。在街上找不到一個可以喘息的地方,因為沒有小草,也沒有樹木,沒有藍天白雲,有的只是科技先進的證明。走着到商店,別以為有空調就能躲開這怪風,只要再踏出店舖,怪風來得更 兇。
市區怪風,為都市人帶來頭痛。